美國火星探測船奧德賽號日前傳回照片,顯示火星一座火山高坡上,散布著七個凹洞。科學家初步分析後發現,洞內溫度變化不大,而且可能是火星上唯一提供遮蔽的天然結構,所以有可能成為人類建構太空屯墾區,及尋找太空生命的重要目標之一。
奧德賽號上的熱輻射感測儀日前在火星赤道區的阿爾西亞火山上空,拍到山坡高處有七個黑點,美國地質調查所科學家暱稱它們「七姊妹」,還分別取名為丹娜、克洛依、溫蒂、安妮、艾比、妮琪及珍。

溫度變化幅度小
奧德賽號原受限於儀器精密度,不太可能拍到洞裡千秋,但有一回碰巧拍到丹娜底部反射出的日照,科學家因此利用熱感應技術,估算出「七姊妹」洞深至少在72到130公尺之間。此外,洞口直徑則是100到252公尺不等。
人類過去也發現過不少火星坑洞,但這次科學家特別興奮,是因為七姊妹內部的日間溫度比洞外涼,入夜後又比洞外暖,溫度變化幅度小,加上洞深足以遮蔽太陽輻射、太空塵暴及宇宙粒子的撞擊,若日後確定洞內有冰,七姊妹將會是人類探索火星的最佳「休息站」。


位置高難有生物
地質學家已經由地質特徵確定,七姊妹不是隕石坑,但要細分它們是豎井,還是地下洞穴,則需要美國航太總署最新的「火星偵查軌道號」探測器傳回更多資料,才能斷言。不過,學者們認為七姊妹位置太高,不太可能有生物存在,但位在低地的類似凹洞,卻讓他們很感興趣。
參與研究的亞歷桑那州利大學地質學家克利斯森說:「沒有什麼比人類親身探索那些洞穴更棒的了,儘量往下探索,走到(火星)地下50公尺應該很有趣,那裡可能有冰、液態水,誰也料不到會發現什麼,但那就是探險有趣的地方。」


人類近年發現火星生命跡象
2007/03
美國「奧德賽號」拍到七個洞穴,科學家認為洞內溫度變化不大,是適合生物生存的環境。
2006/02
科學家在一顆1911年落在埃及納卡拉附近的火星隕石裡,發現其海綿狀結構中含有碳水化合物,推測是細菌侵襲的痕跡。
2005/02
歐洲「快車號」發現火星赤道附近地表下,有水冰形成的冰洋,而水是生命起源的要素。
2004/03
美「機會號」與「精神號」先後發現,液態水蒸發後殘留的礦物質。
2002/03
美「奧德賽號」發現除火星兩極冰帽外,中緯度地表淺處也有大量冰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chea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