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台灣肝癌基因治療有重要突破,台大肝炎研究團隊成功利用「組合式基因療法」,有效縮小B肝帶原土撥鼠的肝癌,預計最快三年後可進入人體試驗階段。

研究團隊利用GM-CSF與IL-12兩段基因進行「組合式基因療法」,此兩段基因所表現的蛋白,能調控宿主的免疫系統使之對肝癌發動攻擊,達到毒殺縮小腫瘤的效果。

土撥鼠實驗 肝癌腫瘤縮小

台大肝炎研究中心研究員黃麗華教授表示,台大繼小鼠試驗後,已完成更高階的土撥鼠動物試驗。讓多隻土撥鼠感染B肝病毒形成慢性帶原,肝臟自然產生肝癌,用超音波量測腫瘤體積後,進行前述基因治療,結果腫瘤一律縮小,大腫瘤縮小、小腫瘤甚至消失,療效因個體而異。

原器官腫瘤 台大研究領先

土撥鼠感染B肝的病程與人類極為相似,這可能是國內癌症基因治療領域中最領先的動物模式。黃麗華解釋,目前國內基因治療研究以癌症為主,全部僅限於動物試驗,大多僅止於將攝護腺癌、肺癌等各種癌細胞植入小鼠皮下以測試成效,並非原發器官。台大研究獨特處,所治療的是生長在原器官的腫瘤,即肝臟。

在台大的小鼠試驗中,單一肝癌與較棘手的多發性肝癌均初步證實有效,相對於未治療的對照組,中期的單一肝癌在接受治療後腫瘤體積相對縮小九十八%,晚期肝癌則相對縮小五十%,多發性肝癌的總體積則相對縮小九十二%。

最快三年後 進行人體試驗

部分小鼠試驗成果已於今年三月發表於權威期刊「肝臟學」(Hepatology)。中研院院士、台大臨床研究所所長陳培哲昨日在「國際慢性肝炎與肝病研討會」中報告最新成果,他表示,肝癌目前仍無好的治療方式,針對許多無法開刀切除或晚期的肝癌,基因治療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陳培哲表示,這項肝癌基因治療必須證明「有效且安全」後,才能進入人體試驗,最快也要再等三、四年。在國外,已有人體試驗正在進行中,同樣是利用這兩段基因,嘗試治療乳癌與攝護腺癌。

不過研究人員擔心,此動物試驗成果曝光後,會給肝癌病患錯誤且過高的期待,因此特別強調,此研究距離人體臨床試驗還有相當距離,成果不宜誇大解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chealis 的頭像
    archealis

    小練桑のmurmur

    archea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