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2+112008071000396,00.html
* 2008-07-10
* 中國時報
* 【王銘義/新聞分析】
兩岸周末包機「首發團」七月四日已順利啟航,下周末(七月十八日)也即將全面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旅遊。在馬總統兩項競選支票剛剛兌現之際,接踵而來的四道外交難題,對兩岸「和解休兵」的脆弱基礎將是嚴酷的考驗。
儘管兩岸都強調復談應「先經濟、後政治」,但在既定外交議程上,馬英九首次出訪、台灣邦交國元首出席北京奧運、重返聯合國案,以至馬總統無法出席亞太經合會等四道外交議題,台北與北京,恐將再陷對立與爭議。
第一、馬總統將在八月初展開就任後首次外交訪問,他將取道美國訪問中南美洲。由於美方擔心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愈來愈向中國傾斜,美方應會適度給予馬較高規格的「過境禮遇」,但這也是北京關注的焦點,尤其更關切馬總統操作美中台「三角平衡關係」。
第二、八月八日奧運開幕,台灣的邦交國領袖,將趁著體育盛會,前往北京測試與中國開展經貿關係的「溫度」,這對台灣外交而言,當然是值得關切的訊號。但在兩岸新形勢下,北京外交部門應不至於藉機挖台灣的外交牆腳,徒增兩岸之間的衝突與矛盾。
第三、馬政府在「入聯公投」與「返聯公投」兩項公投案挫敗後,今年九月是否透過友邦提案持續推動,這是北京緊盯馬政府動向的指標。涉台幕僚認為,這是無可退讓的主權議題,但事前兩岸如能透過權威的管道進行「適度的溝通」,應可避免出現過激的情緒反應。
第四、十一月間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經濟領袖高峰會,在中國的外交掣肘下,馬總統勢必無法出席,但台灣領袖代表層級能否提升,中國是否不再強勢打壓,將直接影響馬政府與北京之間近來積極營造「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互信基礎。
據涉台幕僚透露,中共外交部門確已在考慮並評估兩岸參與APEC的相關事宜,台灣出席經濟領袖峰會的層級,馬英九、蕭萬長、劉兆玄出席的機率,仍微乎其微。但涉台決策幕僚暗示說:「屆時,馬英九如果提名連戰擔任領袖代表,連戰成行的可能性應該很高。」
剛結束訪台的涉台幕僚,對新政局曾總結為「三個想不到」:想不到馬政府的執政權威如此脆弱;想不到台灣的經濟如此低迷;想不到台灣對陸客來台提升經濟發展有如此過度期待。他憂心地說,如果馬政府的施政不彰,為轉移台灣內部的民怨,未來馬政府的外交作為恐將更加強勢,「那將是兩岸關係的警訊!」
- Jul 11 Fri 2008 09:13
外交四難題 考驗兩岸互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