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相繼產生了,無可諱言,民進黨的黨內初選充滿著許多的問題與不堪,多數人質疑這場初選是基本教義派戰勝中間選民,是黨意壓垮民意,然而相較於國民黨,我必須要說,國民黨又憑什麼重新執政?
接受新憲重建秩序
政治的功能原本就不是道德的提升,而是社會價值權威性分配;熊彼得說過:「民主是一種達成政治決定的制度安排,在此之下,個人藉爭取選票來獲取權力。」神權或君權時期,領導人的產生是經由血流成河的殺伐、武力鬥爭;民主則是數人頭的比賽。如果說民進黨初選是一場殘缺的民主;我們看到的國民黨只有揮之不去的寡頭政治與拋棄不掉的威權陰影。
筆者是所謂的外省人第三代,長期以來我們有著身為台灣少數族群的不安全感,情感上,我們毫無選擇的支持國民黨,然而理性又總是讓我們隱隱作痛掙扎著。國民黨存在著威權時代的影子,明明在野,卻又表現出軟弱與無力制衡的窘況;想要執政,往往又毫無願景,無法說服人民;強調全球化,又忽視在地化才是邁向世界的基礎;維持民主改革的表象,最終還是一副期待萬世聖君的出現;唱著族群融合,反對民族主義意識形態的操弄,偏偏大半數的政治精英總是想著如何綁架外省鐵票,延續政治生命。
明年的選戰,馬英九若想要重新執政,國民黨真想贏得二○○八,要換的不僅僅是身旁的幕僚,要改的不單單是黨內的民主,更重要的是,拋掉舊時代殘存下來巨大顢頇的威權性格。筆者認為國民黨要甩開威權的包袱,至少必須做到以下三項:
一、面對在地。普特曼曾說過:「當文化因素引入時,經濟的影響力便會消失,文化會影響社經發展,但社經發展卻無法決定文化。」惟有尋繹出內在於台灣社會的基本原素與特色,才有可能找到台灣在世界所應有的位置。
二、接受新憲。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傑佛遜曾說:「每一代人皆有權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憲政制度。」台灣要長治久安必須重建憲政秩序,雖不一定得制定新憲法,但現行的憲法大修乃無可避免的,我們得走向適於台灣現狀的第二共和。
三、處理族群。族群問題不是突然產生的,當然更不可能憑空就消失,即使民主如美國,亦經歷過十九世紀的南北戰爭和六○年代民權運動的洗滌,才形成民族大熔爐與政治共同體的初步成果,不經陣痛,族群問題是不可能瞬間轉化消失的。
殘留威權終被吞噬
不會制衡,就想執政,國民黨拿什麼治國,難道還以為可用威權時代的模式,繼續治理廿一世紀的台灣嗎?鄙視在地化,那台灣又能用什麼讓世界走進來,讓台灣走出去!反對新憲改革,讓現今憲法條文,承載著整個中國政府的組織與功能的現象,其荒謬不合理俯拾皆是。擔心民族主義的操弄,總又扭扭捏捏地逃避著國家認同問題,彷彿關上大門,意識形態的敵人就可能突然消失,若是台灣人民最終選擇了獨立,難道國民黨得從台灣撤退,轉進到大陸嗎?
歷史證明,不記取教訓,自以為靠著忠黨愛國,就可以永遠毫不費力的擁有基本盤,不過外省族群所背負的枷鎖與牢籠,最後會是國民黨成為真正民主政黨的牽絆。國民黨若仍因循著,最終會被歷史殘存的威權性格給完全吞噬,被歷史的潮流徹底沖毀,永遠無法重新執政。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楊明浩
- May 16 Wed 2007 11:03
綁架外省族群 國民黨墮落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