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un/5/today-o6.htm

■ 王南鈞

自由時報六月二日南縣市焦點報導,大學生當農夫闖出一片天。筆者對這幾位三十出頭的農業生力軍深感敬佩,同時對目前大學學費高漲,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投資,以及台灣的教育也有下列反省與啟示:

一、學校和家庭要落實生涯輔導與教育,讓學生和子女知道自己的能力、興趣和職業世界的關係,以免學生進入大學就讀,仍不知道自己要讀甚麼系,最後只好拿個大學文憑再說,可能白白浪費四年光陰和金錢。踏入社會走一遭,最後才找到自己的出路,而那個出路原來就在身旁。

二、三十出頭才找到自己的志業,學企管,從事景觀工作,最後在養蜂事業上創業;工程系畢業,退伍後返鄉從事有機鳳梨栽種;外文系畢業,捨棄英文教師的工作,返鄉協助父親經營農場,大學教育對他們的價值是甚麼?如果沒有進入大學,高中職畢業之後即能選擇投入父執輩的傳統行業,在農委會的專家協助之下,如今的成就可能更亮眼。當然,如果企管系的學識、英文的溝通能力、工程系的理論能帶動農業升級,對台灣的農業發展也是一大福氣,然而果真能達到這個理想嗎?

三、有些學生其實並不適合坐在教室裡繼續接受大學教育,無奈各家公司的徵才標準大多數從大學起跳,好歹拿個大學文憑在手上當敲門磚,或許能找到工作。於是,在大學校園裡,學生面對自己不感興趣或聽不懂的課程,縱然推出教學卓越計畫改進教學,忙翻了教授們,卻未必能感動學生。事實上有些工作可能真的需要大學以上的能力,有些工作確實只需要高中職的能力,工商界在徵才的過程,助長「文憑至上」的觀念,值得省思與改革。

面對全球化的趨勢,台灣的產業發展需要投入新思維,教育也應負起培育人才的責任。因此,在大學學費飆漲的壓力下,大學教授、家長與學子都要深思大學的教育目的,一定要讓投資達到最大獲利。

(作者為南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chea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