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大學指定科目的考試成績剛剛公布,在新聞媒體的報導中,有一些很值得全台灣考生家長參考的訊息:
第一類組榜首馮淳毓,喜歡閱讀課外讀物,還花了很多時間鑽研航空與鐵道文化(本來誤傳的榜首吳采弈成績也相當高,早有男友,還是詩社社長);第二類組榜首沈慧安,每天一定睡飽七小時,平常還常閱讀金庸小說;至於建中榜首謝博丞,則從來都沒有補習。
前面幾位年輕人在報導中的共同特點,就是他們喜歡且可以做的這些事,在一般家長眼中都是考生不該做的事。
在很多家長心目中,似乎子女的生活中應該只有念書與考試,最好其他什麼都沒有,這樣成績才會好。根據內政部的《兒童及少年生活現況調查報告》,台灣家長對青少年期許,居然以「獲得高學歷」的比率最高,而且比率還從1999年的52.24%,上升到2005年的73.68%,漲幅驚人。
考試撕裂親子關係
既然學歷第一,也就難怪在這份調查中,青少年沒補習的比率從1999年的61.24%,下降到2005年的26.60%,跌幅更驚人。
許多家長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子女身上,似乎忘了這是誰的人生。
有誰曾經想過,在這一漲一跌之間,埋藏了多少青少年的青春年華?絕大多數的青少年在入學考試之前,已經煎熬了一、兩千個日子;大考之後,成績不佳的固然要延續悲悽的過程,成績稍好的也未必開心,因為接下來為了選校選系的問題,家長與子女又要再次進行角力。不管誰贏誰輸,結果都將是親子關係的又一次撕裂。
當親子關係對上考試成績,孰先孰後?如果子女的幸福感覺與學業成就兩者不可得兼,家長又會選擇什麼?很多家長未曾深入想過這問題,不過在這兩個選項中,都以實際行動選擇了後者。
功利現實付出代價
家長只管子女的考試成績好不好,卻忘了自己在子女的心目中,最後也會拿到一個成績。《讀者文摘》去年調查亞洲八個國家,發現台灣父母在子女眼中只有C+的成績,不意外的拿下倒數第一名。在台灣推動家庭關係多年的「張老師基金會」去年的另一項調查也發現,台灣有高達四分之一的青少年,竟然完全不和父親交談。如果以學校的術語來說,這些父親其實已經被子女給當掉了。
這種結果,難道是「好心」的家長,遇上了「狠心」的子女?當然不是,事實是:升學主義已經戕害了台灣的親子關係。這些太過於功利主義的家長,以全能先知的姿態,幫子女決定了他們應該犧牲確切的眼前幸福,來追求還在未定之天的未來幸福,卻沒想到代價還包括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今年榜首們在求學時期仍正常生活著的新聞故事,不知道可以帶給其他家長多少啟示?可以確定的是,一、二十年後,在灰色歲月中長成的子女,將如何看待一路走來始終堅持管教優於溫馨的雙親,將會是一個現實的社會問題。
作者為文化大學大傳系助理教授
賴祥蔚
第一類組榜首馮淳毓,喜歡閱讀課外讀物,還花了很多時間鑽研航空與鐵道文化(本來誤傳的榜首吳采弈成績也相當高,早有男友,還是詩社社長);第二類組榜首沈慧安,每天一定睡飽七小時,平常還常閱讀金庸小說;至於建中榜首謝博丞,則從來都沒有補習。
前面幾位年輕人在報導中的共同特點,就是他們喜歡且可以做的這些事,在一般家長眼中都是考生不該做的事。
在很多家長心目中,似乎子女的生活中應該只有念書與考試,最好其他什麼都沒有,這樣成績才會好。根據內政部的《兒童及少年生活現況調查報告》,台灣家長對青少年期許,居然以「獲得高學歷」的比率最高,而且比率還從1999年的52.24%,上升到2005年的73.68%,漲幅驚人。
考試撕裂親子關係
既然學歷第一,也就難怪在這份調查中,青少年沒補習的比率從1999年的61.24%,下降到2005年的26.60%,跌幅更驚人。
許多家長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子女身上,似乎忘了這是誰的人生。
有誰曾經想過,在這一漲一跌之間,埋藏了多少青少年的青春年華?絕大多數的青少年在入學考試之前,已經煎熬了一、兩千個日子;大考之後,成績不佳的固然要延續悲悽的過程,成績稍好的也未必開心,因為接下來為了選校選系的問題,家長與子女又要再次進行角力。不管誰贏誰輸,結果都將是親子關係的又一次撕裂。
當親子關係對上考試成績,孰先孰後?如果子女的幸福感覺與學業成就兩者不可得兼,家長又會選擇什麼?很多家長未曾深入想過這問題,不過在這兩個選項中,都以實際行動選擇了後者。
功利現實付出代價
家長只管子女的考試成績好不好,卻忘了自己在子女的心目中,最後也會拿到一個成績。《讀者文摘》去年調查亞洲八個國家,發現台灣父母在子女眼中只有C+的成績,不意外的拿下倒數第一名。在台灣推動家庭關係多年的「張老師基金會」去年的另一項調查也發現,台灣有高達四分之一的青少年,竟然完全不和父親交談。如果以學校的術語來說,這些父親其實已經被子女給當掉了。
這種結果,難道是「好心」的家長,遇上了「狠心」的子女?當然不是,事實是:升學主義已經戕害了台灣的親子關係。這些太過於功利主義的家長,以全能先知的姿態,幫子女決定了他們應該犧牲確切的眼前幸福,來追求還在未定之天的未來幸福,卻沒想到代價還包括最重要的親子關係。
今年榜首們在求學時期仍正常生活著的新聞故事,不知道可以帶給其他家長多少啟示?可以確定的是,一、二十年後,在灰色歲月中長成的子女,將如何看待一路走來始終堅持管教優於溫馨的雙親,將會是一個現實的社會問題。
作者為文化大學大傳系助理教授
賴祥蔚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