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56年7月21日,素有皇家空軍稱號的我國空軍嘉義聯隊戰機,為掩護飛入中國大陸偵察的友機,在福建羅源灣上空與中共戰機交戰。當時嘉義聯隊配備美製F-84G戰機,雖是我空軍第一種噴射戰機,但美軍的韓戰經驗證明,該機性能不如俄製MIG-15,遑論對抗依照韓戰經驗改良的MIG-17。我方在數量、高度與裝備性能均不利之劣勢下接敵,四號機歐陽漪棻仍擊落與擊傷共機各兩架。歐陽漪棻獲頒青天白日勳章,是空軍進噴射時代後獲頒殊勳第一人。



建功戰機成廢棄品
共軍在硬體裝備與數量優勢下仍在空戰中屢嘗敗績史例,證明除了硬體裝備外,嚴格訓練,發展前瞻性戰術,與戰鬥意志等因素才是決定勝敗關鍵。戰爭面貌與手段常因社會型態與科技變遷與時俱進,但一些基本大原則卻千百年不變,決策者切莫陷入硬體至上的迷思。
遺憾的是,如今保存於嘉義基地展示的F-84G戰機,機號與塗裝竟張冠李戴魚目混珠,並非當年空戰英雄立功的座機,空軍官校內空軍軍史館露天陳列的除役機情況也好不了太多,說明文字錯誤或被漆得面目全非,更有一架運輸機輪胎癟氣肚皮貼地。缺乏適當維護保養,令這些骨董在南台灣烈日與豪雨下生鏽腐蝕。空軍與其他軍種相比,在文物史蹟保存方面算較用心,尚且如此草率,其他政府機關與公私機構情況可想而知;台灣大學的F-100戰機變成學生塗鴉看板,彰化某地陳列的一架老母雞C-119,淪為偷情鴛鴦打野砲場所,令人扼腕。台灣社會對待除役軍機作法與國外比可謂天壤之別。
率先將空軍當作獨立軍種的英國,冷戰結束後與多數歐洲國家一樣大幅裁減軍費捉襟見肘,但英國軍方卻仍維持一個「不列顛戰役紀念飛行隊」,保存多架二戰時期軍機,三不五時在各種場合公開表演。這些二戰骨董出廠可都比岡山軍史館的除役戰機早。保養這些骨董維持適航所費不貲,會讓許多習於美式思維的台灣人與軍方高層感到不可思議。英國政府與軍方為什麼砸大錢做這種看似不符成本效益的事?誠如該單位隊訓云:「永誌不忘。」英國政府與軍方藉此提醒英國公眾,在1940年納粹德軍侵略氣焰最囂張時,是這些戰機,使無敵德空軍神話踢到鐵板,打消揮軍渡海念頭。



儘速制法長期維護
筆者不奢望國防部能像英國人那樣用心,維持一隊骨董戰機當作活的歷史教材。但至少對在空軍軍史館與各地陳列的除役戰機,宜儘速制定務實可行的保護管理辦法。替空軍軍史館蓋個機棚收藏除役軍機花的錢,與國防部卯足勁推銷的天文數字軍購預算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但撇開對歷史尊重不提,國防部與空軍應有宏觀長遠思維,了解妥善保存除役軍機也是全民國防教育與軍方推展公共關係投資的一部分,不是發現軍購案屢次在立法院被打回票,遭輿論修理得鼻青臉腫,才臨渴掘井想到祭出世上僅存唯二、逾60歲骨董潛艦向公眾哭訴爭取同情。




作者為自由作家


單永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chea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