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訊大廠英特爾(INTEL)十八日宣布,他們在電腦晶片技術上已經取得突破性的進展,讓晶片組也可以利用雷射光進行資訊傳遞、交換。實驗結果顯示,在十幾英尺的範圍內,每秒的傳輸速度可高達二十GB到四十GB,遠高於現有最快的每秒八GB到十GB。這項設計最快五年後就可以商品化。

「雷射晶片」(Laser-on-Chip)技術的最大優點,除了資料傳輸速度倍增,還能縮小電腦體積、顛覆傳統主機板設計方式。INTEL專家指出,傳統的資料傳輸是利用銅線,不僅速度慢而且佔空間,同時為了減少資料延遲,設計師被迫一定要把幾組晶片「綁在」相鄰位置。

但新的方式能讓晶片配置完全解放,只要雷射能到的地方,相關晶片組就可以交換資料。

此外,以這種方式製成的晶片,每個大概只要一美元(約三十三元新台幣),比動輒上百塊美金的雷射發射器便宜非常多。

傳統的雷射通訊(或所謂光學通訊),是利用雷射在光纖中傳遞資料,但由於設備昂貴,因此只限於遠距、大量資訊傳遞。因此,雖然跨洲跨國的資訊傳遞或許很快,但是越接近終端使用者時,速度就因為硬體限制而越慢。

同樣的通訊瓶頸也出現在電腦設計上,處理器及記憶體的運作速度越來越快,但晶片組之間的訊息傳遞卻跟不上腳步,情況就有一點像是生產很快的工廠(處理器),但貨物卻因為塞車而送不出去(晶片組訊息傳遞)。

不過,INTEL這次以常用於雷射儀器的銦磷化合物製成薄膜,再將薄膜夾在矽製成的晶片中,讓發光性差的矽製晶片也能產生雷射光束;再利用供電控制,讓快速明滅的雷射光達成資料傳遞的任務。INTEL最終的目標,是讓單一晶片就能發射幾十組、甚至上百組雷射,在電腦內及電腦和電腦之間形成「雷射通訊網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chea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