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是埃及領土,1967年六日戰爭後由以色列佔領的加薩走廊,有140萬人居住在3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不論過去巴游組織的恐怖行動,或一直以來巴勒斯坦人在國際上的弱者形象,為了讓前者繳械、讓後者生活得有尊嚴,多少國際資金不斷傾注在殘破不堪的以色列佔領區。然而四十年過去,巴勒斯坦既沒有優秀的大學,也不見質佳的醫院,以色列嚴峻的行動控制當然是重要原因,巴解組織及阿拉法特生前的極盡貪腐更是巴勒斯坦百姓的深層痛處。


火箭激誘招致報復
巴勒斯坦人口由60%的難民及其第二代所組成,有能力的年輕人到開羅念書,受到穆斯林弟兄會的影響,而在1987年成立哈瑪斯。此一組織承襲兄弟會為貧苦者獻身的精神,相對於法塔的貪腐,一直以來,巴勒斯坦人傾向支持哈瑪斯。2006年初,中東四重奏,亦即聯合國、俄國、歐盟與美國,在以色列的反對下(以國情治單位對於哈瑪斯的創立經過、成員來自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情形相當清楚),支持哈瑪斯角逐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議會選舉,原因可能是要制衡法塔的貪腐。就在這些背景下,哈瑪斯便輕易贏得議會的多數席位。
哈瑪斯勝選後,法塔便設法不讓對方掌控自治區內被視為展現政治力量與解決民兵失業問題的安全任務,國際社會也要求他們承認以色列、放棄武力,並遵守現有的和平協定。哈瑪斯拒絕這些約束後遭到孤立,卻更以建立有組織紀律的武裝勢力做為回應。其成員分別到伊朗、敘利亞及黎巴嫩接受訓練,目的是去除境內政敵,特別是殘酷對待哈瑪斯的法塔高層領導人Dahlan。
為了支持較溫和的阿巴斯,美國以近六千萬美元和不致命武器幫助訓練安全警衛,以色列也曾讓阿拉伯國家提供的武器能夠進入加薩。然而法塔內部卻拿美國讓他們建構法治及邊界安全,以利140萬人能較順利營生的資金,去攻擊哈瑪斯,而中位階官員竟然想要獲得更多支援。在阿巴斯接續阿拉法特領導權時,國際媒體就已呼籲法塔應下定決心革除貪腐,如今法塔不但沒有達成國際間的期望,更使得激進的哈瑪斯有機可乘。
這兩個先天就已相互仇視的組織有著不同政治訴求,法塔願意承認以色列,哈瑪斯則誓言消滅這個宿敵。2007年3月在沙烏地阿拉伯斡旋下,雙方雖已達成聯合執政協議,卻沒有合作意願,武裝衝突也更激烈。
兄弟鬩牆所產生「哈瑪斯坦」與「法塔斯坦」的局面,便是典型的、曾任以色列外長Eban所說的:「巴勒斯坦人習慣不放棄『錯失機會』的機會」。1947年聯合國決議,巴勒斯坦可取得英國所託管45%的土地,巴勒斯坦拒絕;2000年當時的以色列總理Ehud Barak願意歸還佔領區97%的土地,巴勒斯坦拒絕;2005年夏隆撤出加薩,哈瑪斯與法塔有機會表現他們願意建國、可以建國,雙方卻選擇了內戰。
錯綜複雜的相互攻伐,究竟是犯罪行為、安全警力、反抗勢力,還是家族間的世仇爭鬥,早已無法區分。特別最近因哈瑪斯以火箭激誘而遭到以色列空襲報復時,雙方並沒有齊心向外、打擊共同敵人。這種「抓住機會以便失去機會」的行徑,就是以色列無法對沙烏地阿拉伯的和平建議立刻做出回應的原因。


作者為旅居瑞士作家

顏敏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chea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