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媒體與家長突襲直銷公司總部,醉心直銷而放棄學業的大學生們在鏡頭前聲淚俱下、理直氣壯地舌戰質疑者,張力十足的畫面透過螢光幕不斷放送,引起教育單位、社會輿論的廣泛討論。


然而,觀察多數輿論對此看似「荒謬」景象,若非反射式地指責業者以不實誇大言論對學生「洗腦」,則是痛陳校園「拜金」風氣盛行,要求學生回歸學習本務;但筆者認為需進一步提問:直銷風潮在大學校園何以在此刻快速蔓延?為何過去曾被視為前程似錦的大學生甘願投筆從「銷」?
將直銷風潮下的大學生描述為「思慮不周」或是「功利主義掛帥」的說法,易讓我們忽略背後構成的社會背景與成因。從歷史角度看,直銷產業自四○年代在美國開始發展,推展速度與從事人數增長,許多時候與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與景氣周期有著微妙連動關係。


勞工夢想創業的捷徑
以台灣為例,昔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外銷導向經濟,提供眾多「黑手變頭家」的機會;然而當九○年代以來台灣逐漸進入資本主義成熟期,產業變遷、階級結構漸趨穩定,中小企業數量雖仍舊微幅成長,然而佔國民生產毛額比重與獲利能力卻逐年下降,一般大眾創業的門檻與成功機會相對萎縮。此時直銷業反而提供看似「零資本、零風險」的創業機會,竟而成為沒有資本的勞工夢想創業趨之若鶩的最佳途徑,也成為直銷業進入台灣發展的重要背景之一。


就業現況讓學生苦悶
其次,直銷活動十年前就已在校園內出現,但過去卻甚少聽聞大學生為了直銷事業直接放棄學業。反倒是這十多年來高等教育急速擴張與伴隨著日益嚴重的「文憑貶值」現象,提供了直銷風潮萌發與蔓延的肥沃土壤。當師範體系學生發現:學長姐們畢業後紛紛成了「流浪教師」時;當人數年年增加的私校學生發現四年花費近百萬學雜費與生活費,起薪卻比十年前還低時;當大學畢業生發現:職場中開始充斥著越來越多「派遣人力」、「短期契約」與「臨時人員」等高度不穩定的工作機會時,過去社會習慣灌輸學生擠進大學之門以實踐人生夢想的說法,在如今大學生看來難道不也顯得有些「荒謬」嗎?
倘若,大學教育與就業現況逐漸帶給學生的是夢想的幻滅與現實的苦悶,直銷業者所編織的「成功美夢」,所提供「百萬案例」,又怎麼不顯得格外具有吸引力?當教育單位指責大學生不該荒廢學業時,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念四年大學因而背負幾十萬元助學貸款的畢業生,進到既不優渥更不穩定的就業環境?這或許才是須嚴肅思考的課題!


作者為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陳柏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chea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