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際股市一團混亂,228假期前一天,謠傳大陸證監會將進一步打壓股市泡沫,同時開徵資本利得稅,上海股市指數一日挫跌268.81點,創下十年來單日8.8%的最大跌幅。上海股市的颱風吹得亞洲股市一片盡墨,僅台股平盤落後反應,股災一路向西,全球都慘不忍睹。
乍看之下,這是全球化下金融市場的必然現象,各國股市息息相關,尤其是目前中國大陸的經濟帶動整個亞洲,一旦其股市暴跌,投資風險浮現,自然觸發各地連動。但是仔細分析,似乎各國內部都有其各自的結構性因素,避險的群體效應一被引發,自沛然不可以禦。

美今年經濟警訊多
美國開年來,各種經濟警訊不斷,如一月耐久財訂單減少7.8%,房地產投資市場下滑,影響金融體制的健全;同時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中萬一無法維持穩定,不但國際金融市場的風險大增,對美國國內經濟的衝擊更難以估計。當投資人擔心美股將由多轉空時,在股災前一天,美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預測,今年底美國經濟將進入蕭條,長期將走衰。上海股市反而成為美股衰跌,投資人出脫持股的觸媒。
至於上海股市,去年上漲130%,在16個月內A股漲幅更超過200%。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不斷推陳出新;人民銀行則調升存款準備率、限制每人每年兌換人民幣不得超過五萬美元等,對過熱股市採取不定時降溫動作。根據台灣1986~1990年間經驗,這些做法只是治標不治本。造成股市泡沫真正問題是人民幣幣值相對偏低,出口順差成長過快,外匯存低短期快速累積形成的貨幣現象,若是不處理幣值問題,投資泡沫衝擊就難避免,而日本與台灣在1989與1990年投資泡沫破滅,與1997年東亞各國的投資泡沫造成的亞洲金融危機,都恐成中國的前車之鑑。

央行皆採取低利率
另一個更值得深入探討的原因,是從2000年以來,無通貨膨脹顧慮,世界各國央行為規避經濟衰退,皆採低利率、寬鬆貨幣政策,使各國金融市場中存在過多流動性資金。如美國貨幣市場的隔夜資金利率只有1%;歐盟央行也只有2%;日本更是零利率,而台灣也在1.5%~1.9%之間。這些流動性資金多進入股市去淘金,或到房地產市場套利,形成價超所值金融泡沫。匯率變動、利率改變,或不當政策都會使市場波動遽跌,造成投資虧損,讓這些過多流動性資金消失。如日幣升值,使借低利日幣投資他國股市的套利交易(carry trade)大幅收縮,抽出各地市場投資。這個股災的始作俑者應是各國的貨幣政策,台灣、中國大陸,以至於歐,美諸國均是錯在其中。


作者為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殷乃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chea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