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麻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最近完成一項實驗,發現老鼠就算是受過腦部機能退化性疾病侵襲,但透過腦部刺激與藥物兩種方式治療後,可以恢復一度失去的記憶。最新一期「自然」刊出的這項研究結果,或許能對於人類阿茲海默症等類似疾病的治療方式產生影響。

台灣神經學家蔡立慧 參與研究有成

這項由來自台灣的神經學家蔡立慧(Li-huei Tsai)等五人進行的研究發現,所謂「消失的記憶」並沒有真的消失,只是連結到這項記憶的神經通道被「阻塞」住了;換言之,只要找對方法重新連結上這些斷掉的連結,本來「不見」的回憶還是可能重現。

蔡立慧等人的研究方式是對一群小白鼠進行基因改造,把和引發神經退化性疾病有關的「p25」蛋白改成可由人為控制「啟動」或「關閉」,以了解環境誘發及藥物治療是否能改善神經退化性疾病引起的失憶。

腦細胞若沒受損 刺激有助恢復記憶

研究報告首席作者蔡立慧說,她們發現,小鼠在p25啟動之前,都可以順利避開電擊跟快速通過迷宮找到食物;但經過六周的人為控制退化期後,小鼠都會「看似」完全忘記這些技能。接著,研究人員又再增加環境性刺激(例如增加玩具及遊戲時間)或是投以HDAC抑制劑,結果都發現小鼠的記憶又回來了,甚至比以前還學得更快更好。

這些結果顯示,記憶並沒有真的消失;只要負責記錄的腦細胞沒有受損,刺激神經元連結就可以恢復記憶。任職於麻州理工學院與霍華休斯醫學研究所的蔡麗慧說,雖然不確定這項方式到底能不能用在人類身上,但確實為神經退化性病人的記憶恢復開啟新的可能性。

目睹祖母患失智症歷程/蔡立慧 決心解失智之謎

〔記者徐夏蓮、王昶閔/綜合報導〕失智症患者因為腦部神經元退化死亡,導致記憶力喪失、行為改變、認知功能退化,近年來,科學家嘗試各種方式,希望能逆轉這個過程,來自台灣的麻州理工學院教授蔡立慧所屬的研究團隊,可能發現了找回病患記憶的鑰匙。

成長於台北市的蔡立慧,年幼時親眼目睹祖母因罹患失智症的歷程,也因此讓她決心解開失智症這個棘手的謎題,在她鍥而不捨努力下,最新研究成果已顯示,即使在嚴重腦萎縮與神經元喪失後,依舊有可能重建長期記憶。

興大副校長、獸醫學院院長張天傑昨天指出,蔡立慧當年在班上表現就非常優秀突出,他印象中她總是第一名,她是民國六十七年至七十二年在興大就讀,興大獸醫系要念五年。

曾夢想赴非工作 照顧大型野生動物

張天傑說,蔡立慧是神經科學研究的專家,曾多次在國外頂尖知名期刊發表她的研究,民國七十五年他去美國開會時,蔡立慧還特別跑來看他,蔡的尊師重道,也讓他很感動,他很想邀蔡立慧回興大演講,但蔡立慧研究工作極忙,一直抽不出時間,他說有機會一定會再邀她回興大。

蔡立慧就讀中興大學獸醫系期間,曾夢想將來能到非洲工作,照顧大型野生動物。但大學畢業後,她決定赴美求學,探索更多可能性,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啟發了她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興趣。

一九九四年,蔡立慧進入哈佛醫學院病理系進行阿茲海默症的動物模式研究,去年被延攬至麻省理工學院皮庫爾記憶與學習中心,並擔任腦與認知科學系教授。

蔡立慧在大學畢業後,她先後取得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分子生物學碩士、德州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病毒學博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chea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